中国画,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纸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近现代为区别于西方输入的油画等外国绘画而称之为中国画,简称国画。它是以中国所独有的毛笔、水墨和颜料,依照长期形成的表现形式及艺术法则而创作出的绘画。
中国画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现方法,又可细分为水墨画、重彩、浅绛、工笔、写意、白描等;按其题材又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中国画的画幅形式多样,横向展开的有长卷(又称手卷)、横披,纵向展开的有条幅、中堂,盈尺大小的有册页、斗方,画在扇面上的有折扇、团扇等。(西安美术征稿)
中国画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集中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中国画的分类依据有内容,形式或颜色,技巧和时代。
中国画对墨的运用,是其基本技法之一。历来的画家都十分注重用墨,特别是大写意画的崛起和生宣的普遍应用,使得用墨和用笔成为中国画的基本特色。中国画的用墨技巧,并不是在调色盘中能够调出多少种墨色的变化,而在于如何使不同的墨色在纸面上表现出来。其中,最为困难的是如何使一支毛笔在画纸上产生出各种墨色的变化。随着中国画的不断发展,用墨的技巧也日趋成熟,从而产生了诸如“泼墨法”、“积墨法”和“破墨法”等多种表现手法。这些手法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成为中国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另外,中国绘画一直以来都十分注重色彩的运用。南齐的谢赫在《古画品录》中将“随类赋彩”作为“六法”之一。这种根据物象的不同种类赋予不同色彩的理论,便是中国画用色的基础。(西安美术征稿)
中国画注重物象的色彩赋予,根据物象的类别来进行色彩的表现。同时,也十分注重空间环境对物象的影响。随着空间环境的变化,物象的色彩也会随之发生改变。萧绎在《山水松石格》中提到:“秋毛科骨,夏荫春英,炎绯寒碧,暖日凉星。”这是我国最早的关于物象色彩随季节、气候变化而变化的描述。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则概括了季节的变化对水色和天色的影响:“水色:春绿,夏碧,秋青,冬黑;天色:春晃,夏苍、秋净科籍。”唐岱在《绘事发微》中引用了郭熙的话,形容得非常生动:“所谓春山艳治面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淡,冬山惨淡而如睡。”
宝图专业美术作品征稿荐稿基地是为了解决出版社用稿难和作者发表难的问题,联合多家优秀美术出版社合作,由宝图文化传媒设立专门机构负责运营的专业美术征稿、审稿、荐稿机构。欢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