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前沿
学术前沿 学术前沿

山水画法则---形式美

所属分类:学术前沿    发布时间: 2024-01-11    作者:西安简能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分享到:   
二维码分享

中国山水画深植于中华文化之土壤,其内容与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紧密相连。它深受历代文化思想和儒、道、禅三大哲学思想的熏陶,从而孕育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素养、审美观和思想观念。

在中国山水画中,意象思维的表达占据着核心地位。这一表达方式与西方绘画中的立体造型迥然不同,它更倾向于使用平面造型来塑造画面。这种平面造型并非简单地描绘景物,而是通过笔墨的变化,如浓淡、干湿、轻重等,以及线条的疏密、聚散等因素,来展现景物的远近、高低和深浅。这种手法为画面赋予了深度和立体感,使其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中国山水画强调意象思维表达,与西方的立体造型有很大区别,以平面造型为营造形式。


一是节奏与韵律:

首先,笔墨是山水画的核心,分为用墨和用笔。墨分五色,即通过不同的运笔方式,展现出浓、淡、干、湿、焦五种墨色。这些墨色相互交织,虚实相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同时,用笔的中锋、侧锋、方圆、轻重缓急等变化,以及提按、顿挫、皴擦、点染等技巧的运用,都让画面呈现出丰富的节奏感。

其次,线条在山水画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线条的弯曲、挺直、长短、疏密等变化,形成了独特的韵律感。这些线条的组合与交织,如同音乐中的旋律和和声,给人以美的享受。

此外,色彩和形象也是构成节奏与韵律的重要元素。在吴冠中的作品中,他善于运用色彩和形象的对比,如一大一小的色块、一虚一实的物象等,来创造出独特的节奏感。这些元素不仅增加了作品的层次感和动态感,还让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二是变化与统一:

山水画作品追求变化与统一,这种追求并不是绝对的,而是在变化与统一之间寻找平衡。对于艺术作品而言,无论其风格如何独特、个性如何突出,都不能违背变化统一的原则。即使是像八大山人这样极具个性的艺术家,他的作品虽然在形式和表现上非常独特,但仍然遵循着变化与统一的原则。他的作品以墨点为主要表现手法,通过饱含感情的墨点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对世事的感悟。这些看似简单的墨点,其实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既有虚实相生的意境,也有浓淡适宜的层次感。

在布白与点线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到八大山人对变化与统一的追求。他通过布白的运用,使得画面更加简洁明了,同时通过点线的交织,使得画面更加丰富多变。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画面的视觉效果,也让人们在欣赏作品的同时感受到了艺术家对生活、对自然的感悟。

三是对称与均衡:

中国山水画的构图,深谙对称与均衡的审美规律。均衡并非单纯的对称,而是对称的升华。为了维持画面的均衡感,画家需细致考虑诸多元素,如物象的体积、重量、形态、强弱以及色彩的变化。这种均衡与对称、起伏参差、动静相依、色墨相辅、清浑互助等规律紧密相连。在每一幅作品中,这些元素都得到了精心的布置和组合。

四是比例与尺度:

在绘画领域,西方绘画注重科学的比例和精确的透视,而中国画的程式化要求在山水画的创作中运用散点透视法。这种创作方法不要求精确计算面积大小,而是注重画家主观比例的变换和再现客观表现自我。中国山水画的这种主观与客观相融合的表现方法,与中国人受传统人文观念影响的写意性艺术观相呼应。随着艺术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影响,这种程式化的表现方法并不完全适用于所有的山水画创作。实际上,这种方法的适用性取决于画家的创作需求,因此,山水画中的比例和尺度因人而异,并因画面的具体需求而有所不同。

五是动静相依:

在山水画中,动态的物象如人物、水、云等与静态的物象形成鲜明对比。然而,这种区分并非绝对。某些看似静态的画面元素,实际上蕴含着内在的生命力,仿佛在悄然生长,随时准备破图而出。动静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补充的,一动一静,相互交织。没有绝对的动,也没有绝对的静。这种动静对比在山水画中更显深意,使观者沉浸于画家所创造的魔幻世界,令人叹为观止。

 

宝图专业美术作品征稿荐稿基地是为了解决出版社用稿难和作者发表难的问题,联合多家优秀美术出版社合作,由简能文化传媒设立专门机构负责运营的专业美术征稿、荐稿机构。欢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