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前沿
学术前沿 学术前沿

国画名家---李可染

所属分类:学术前沿    发布时间: 2024-02-02    作者:西安简能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分享到:   
二维码分享

李可染1907年3月26日—1989年12月5日),江苏徐州人。是近现代中国画坛上备受瞩目的画家和诗人。他的艺术造诣深厚,师承齐白石大师。从小就对绘画怀有浓厚的兴趣,13岁便开始学习山水画的技巧。43岁那年,他被任命为中央美术学院的教授,并致力于推动山水画的创新。为了实现这一目标,49岁的他踏上了一段长达数万里的旅行写生之旅。到了72岁,他担任了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和中国画研究院院长的重要职位。在他的晚年,他的作品展现出更加老练的笔触,无论是山水、人物还是牛的描绘都展现出他的精湛技艺。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国画界的变革呼声日益高涨,提倡新国画的趋势逐渐形成。在这样的背景下,李可染于1954年后开始以造化为师,多次下江南进行实地探索,寻求“光”与“墨”的变幻。他独树一帜地将光线引入自己的山水画作品中,尤其擅长描绘山林晨夕间的逆光效果。这种独特的艺术手法使得他的作品呈现出一种朦胧迷茫、流光徘徊的美感,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李可染是中国山水画领域中,第一个有意识地运用素描的调子来整合画面统一性的画家。对于我们来说,研究李可染的逆光山水画,首要关注的就是他如何在光影明暗中巧妙地把握素描调性的统一。这种独特的艺术手法和视角,不仅展现了李可染高超的绘画技巧,更体现了他对艺术深刻的理解和追求。通过深入研究这一方面,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李可染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理念,从而更好地欣赏他的作品,并从中汲取艺术的灵感和智慧。


李可染 山村飞瀑图

《山村飞瀑图》此画描绘的是雨后山村的景色,其中飞瀑鸣泉是画面的核心元素。画家通过墨与色的巧妙运用,表现出空间的层次感,使观者的视线由远及近逐步深入。近景中的树木在逆光的映衬下,树梢泛着莹绿色的光晕,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画面中唯一暖色调的是一座砖拱石桥,它与下方的黑色岩石和明亮的溪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远处的山林和瀑布则与近景相互呼应,整个画面在深邃与宁静的氛围中达到了一种和谐统一。

这幅画似乎在诉说着一个故事,仿佛在空蒙的深山中,你可以听到泉水叮咚作响的声音,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幽静而又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世界中。


李可染 岩泉积翠

《岩泉积翠》是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山水画。画面中的山峦叠嶂,青翠欲滴,仿佛是大自然最纯粹的生命力的展现。泉水从山间倾泻而下,形成一道道白色的水帘,与周围的山石树木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和谐而又壮观的景象。

在画面的构图上,李可染运用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构图法则,同时又融入了自己的独特见解和创新。画面中的山石树木层次分明,墨色浓淡相宜,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而泉水则通过流畅的线条和生动的形态,表现出了一种动感和活力。


李可染 《水乡绍兴城》

《水乡绍兴城》绍兴城的河道纵横交错,石桥、白墙黛瓦的房屋依水而建,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画卷。

李可染运用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巧妙地表现出水乡的宁静与优美。他运用淡雅的色调和细腻的笔触,将水乡的柔美与静谧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通过墨色的深浅变化,表现出水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让人仿佛置身于水乡之中。

画面中的房屋、石桥等元素也充满了江南特色。李可染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巧妙的构图,将这些元素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和谐而又生动的画面。此外,画面中的船只、行人等细节也十分生动,让人感受到了水乡的生机与活力。

 

宝图专业美术作品征稿荐稿基地是为了解决出版社用稿难和作者发表难的问题,联合多家优秀美术出版社合作,由简能文化传媒设立专门机构负责运营的专业美术征稿、荐稿机构。欢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