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技法名。始于南唐徐熙。即用墨笔把花卉的全部连钩带染地同时描绘出来,然后略加颜色,使枝、叶、蕊、萼,既有生态,又有立体感。熙自称:“落墨之际未尝以傅色晕淡细碎为工。”当时徐铉亦云:“落墨为格,杂彩副之,迹与色不相映隐。”北宋沈括解说:“徐熙以墨笔为之,殊草草,略施丹粉而已。”李廌(zhì)云:“根、干、节、叶,皆用浓墨粗笔,其间栉比略以青绿点拂,而其梢萧然有拂云之气。”此乃唐末五代间水墨画确立后,由徐熙独创的以水墨为主,着色为辅,两相糅合的新形式。
徐熙《豆荚蜻蜓图》
在北宋时期,南唐花鸟画家徐熙的画作与蜀地的黄筌画派齐名,共同构成了当时画坛的两大重要流派。郭若虚在其著作《图画见闻志》中,根据当时绘画的传统和风格,对两者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和评述,提出了“徐黄体异”的观点,形容黄筌的画风富贵华丽,而徐熙的作品则充满野逸之趣。
江南野逸画派,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文化内涵,一直被视为绘画艺术中的神奇风格,备受人们推崇和传颂。这种风格不仅体现了画家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洞察,也展示了他们独特的艺术追求和审美理念。
就绘画艺术而言,徐熙的画派确实是一种别具一格的形体。尽管他的画作实物已经难以寻觅,但通过对历史文献和记载的深入研究,我们仍然可以领略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据《宣和画谱》记载,徐熙在绘画时采用了与众不同的技法,即“落墨”法。他首先用墨色描绘出花卉的枝叶蕊萼,然后再施以色彩,这种技法使得他的画作在色彩和形态上都显得更为生动和传神。
徐熙的“落墨”技法不仅展示了他在绘画技艺上的高超造诣,也体现了他对自然和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通过这种技法,他成功地捕捉到了花卉的神韵和气质,使其画作充满了生命力和感染力。因此,徐熙的画作被誉为“古今之绝笔”,成为了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篇章。
“以色晕淡而成”的绘画技法,主要是用来表现物体的表面。具体来说,这种技法通常首先用墨线勾勒出物体的轮廓,随后以色彩在轮廓内晕染,形成物体的面。这一技法符合中国传统绘画理论中的“六法”,即“应物象形”与“随类赋采”,意味着根据物体的形态和类别来赋予相应的色彩,以色彩为主体进行描绘。
这一技法不仅被历史记载所证实,留存下来的传统绘画实物也证明了这一点。例如,北宋时期黄筌的新兴画派,以其“写生”技艺著称,沈括曾评价其“用笔极新细,殆不见墨迹,但以轻色染成”,意指其轻色的晕染几乎掩盖了精细的墨线勾勒。黄筌的“写生”技法,其实仍然遵循着传统的以色彩为主的描绘方式。
然而,徐熙的绘画技法却有所不同。他采用的是“落墨”技法,即首先用墨来描绘物体的轮廓和表面,然后再在墨上添加色彩。这种技法比传统的描绘方式多了一道墨的过程,但最终墨色又被色彩所覆盖,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梅圣俞在见到徐熙的画作后,便对这种技法进行了描述和评价。
徐熙的“落墨”技法不仅打破了传统的描绘方式,也展现了他对绘画艺术的独特理解和创新。这种技法使他的画作在色彩和形态上都显得更为生动和传神,充满了野逸之趣和生命力。
值得一提的是,有一幅名为《雪竹图》的作品,展现了徐熙画派的独特魅力。此图无题款,但在石旁竹竿上,有倒书篆体“此竹价重黄金百两”八字。虽然无法确定此图的作者和创作时间,但从画面本身的艺术风格来看,它应该是北宋初期或之前的作品。这幅画的体貌独特,前所未见,展现了徐熙画派独特的艺术魅力。
“落墨”技法,是徐熙在绘画中独特的表现方式。他首先用墨笔精细地描绘出枝、叶、蕊、萼的正反凹凸,通过连勾带染的手法,将物体的形态和质感全部展现出来。随后,在某些部分轻轻加上一些色彩,以增强画面的视觉效果。
在技法上,“落墨”法有着多样性和变化性。有时他使用双勾的手法,勾勒出细致的线条;有时则运用粗笔,挥洒自如地描绘出物体的轮廓和形态。墨色的浓淡和笔触的工细或粗放,都根据画面需要和画家的情感而灵活运用。
整个画面上,有的地方以墨色为主,有的地方则施以色彩。但不论在形态还是神态方面,都是以“落墨”为基础,色彩只是起到辅助和点缀的作用。画家根据画面的需要,决定哪些部分用勾线,哪些部分用工细或粗放的笔触,哪些部分需要着色。这种变化多端的艺术手法,使得画面充满了生动和活力。
在唐末五代水墨画派确立之后,徐熙画派独树一帜,开创了一种着色与水墨混合的新形式。然而,这一独特的艺术风格并没有得到广泛的传承和发展。米芾曾评价说:“黄筌画不足收,易摹。徐熙画,不可摹。”这句话揭示了徐熙画派难以被模仿和传承的原因。
在当时,徐熙的孙子徐崇嗣为了进入翰林图画院,不得不放弃被视为“粗野”的家风,转而迎合“黄家富贵”的时尚。这使得徐熙的画派逐渐式微,成为了绘画史上的一段佳话。
宝图专业美术作品征稿荐稿基地是为了解决出版社用稿难和作者发表难的问题,联合多家优秀美术出版社合作,由简能文化传媒设立专门机构负责运营的专业美术征稿、荐稿机构。欢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