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前沿
学术前沿 学术前沿

中国山水画技法---七观法

所属分类:学术前沿    发布时间: 2024-07-24    作者:西安简能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分享到:   
二维码分享

在当代中国画领域,王伯敏的理论贡献不容忽视。他将中国画中对透视的处理方法精辟地概括为七观法,这一总结不仅将观察与表现巧妙地结合,还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的形成,标志着中国画透视学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为中国画的进一步发展和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七观法是山水画中的一项独特技法,它包含了七个相互关联的观察与表现方法:步步看,即逐步深入观察;面面观,意味着从多个角度全面审视;以大观小,即从远处眺望以把握全局;以小观大,则是近距离细致观察以深入细节;专一看,即专注某一局部以突出其特色;取移视,指移动视线以捕捉不同视角的美感;最后,合六远,即将上述观察方法综合运用于画面,营造出深远的空间感。这些技法在创作时可以有所侧重,灵活运用。古代如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以及元代的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王蒙《青卞隐居图》等名画,均可见到七观法的巧妙运用。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七观法深入解析了中国山水画中位置的经营之道,不仅揭示了画面布局的奥秘,更重要的是强调了山水画家观察与表现方法的高度统一。这一理论不仅深入探讨了历代画家如何通过艺术处理来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更通过名作图例分析,使复杂的理论变得浅显易懂。其归纳的逻辑性强,让人易于理解和记忆。

王伯敏所总结的七观法,每一观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首先是步步看,这一观察方法强调动态和全面性,使画家能够突破空间的限制,将有限的山水画得无尽,展现出丰富的艺术效果。其次是面面观,它要求画家从多个角度全面审视对象,通过合理的经营位置来展现空间的灵活性。

专一看作为绘画的指导思想,虽然看似抽象,却极为关键。它要求画家在表现上有所侧重,通过加强或减弱某些细节来突出画面的重点,从而体现出作者的创作意图。而推远看拉近看则是解决透视上矛盾的有效手段,前者通过将突兀的近景推至中、远景,后者则通过夸张处理远景来丰富画面,增强艺术表现力。

取移视则是一种独特的透视法,它不受视线远近变化的限制,通过步步有景的观察方法和近推远、远拉近的处理技巧,使画面达到统一和谐的效果。这种方法的运用,体现了中国山水画在空间处理上的独特智慧和灵活性。

七观法不仅是中国山水画理论的重要成果,更是中国画家智慧和艺术实践的结晶。它为我们理解中国山水画的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借鉴。

七观法。这一方法涵盖了从画作的外在形式到内在意蕴的全面分析。在七观法的实践中,我们首先要着眼于画作的构图,领略其独特的布局美感;其次,需留心笔墨的运用,品味线条的韵味与墨色的层次;再次,色彩的选择与搭配也是不容忽视的一环,它们承载着画家的情感与思绪;随后,我们要深入画作的意境之中,感受其带来的情感共鸣;接着,探究画作背后的技法与匠心,了解画家的创作过程;同时,画作所蕴含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也是我们不可忽视的;最后,将以上各方面综合考虑,对画作作出全面的评价,形成个人的见解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