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前沿
学术前沿 学术前沿

中国画技法---设色

所属分类:学术前沿    发布时间: 2024-08-06    作者:西安简能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分享到:   
二维码分享

中国画中的设色艺术,是一种匠心独运的色彩运用,它超越了色彩本身的物质属性,成为画家心灵与自然对话的桥梁。画家以墨为骨,以色为魂,通过控制墨色的层次与色彩的微妙调和,构建出一个既忠实于自然又超脱于现实的色彩景观。这一过程,不仅是对道法自然哲学理念的实践,更是画家内心深处对宇宙和谐之美的追求与诠释。

*李思训《明皇幸蜀图》

历代画家中,不乏对重彩技法抱有偏见者,此偏见根植于两大文化土壤。一方面,古代中国文人追求心灵的淡泊与高洁,他们将色彩视为物质世界诱惑的象征,认为其肤浅且易引人偏离内心宁静之道。孔子对朝服色彩变化的哀叹,便是对这一观念的具体体现,他遗憾于纯色之美被繁复多彩的杂色所取代。另一方面,道家思想通过《道德经》中的五色令人目盲之语,深刻阐述了色彩过度可能导致的精神迷失,这一哲学观念进一步强化了文人士大夫对色彩运用的谨慎态度,使得重彩艺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未能获得应有的重视与发展。
8世纪起,为了能够展现所画物象的内在精神,设色不时地在绘画中消失。中文强化了这种对待色彩的消极态度,就像色彩中的,不仅代表姿色”“激情”“欲望,还可指愤怒。与英文相比,中文里用来辨别特定颜色的词汇也少得多。

与先前提及的偏见相呼应,文人画家对色彩的另一种消极态度源自于他们对绘画与书法之间紧密关系的追求。他们深深沉迷于水墨艺术中独特的笔意表达,将墨戏视为作画时至高无上的乐趣与追求。在14世纪,这种强调水墨表现力的风格成为了中国绘画的主流,极大地推动了墨竹画的盛行。在这一时期,墨竹画不仅成为了文人画家们抒发情感、展现笔墨功力的重要载体,更在某种程度上定义了人们对竹子这一自然物象的视觉认知。

当听闻有画家敢于突破常规,以红色或其他鲜艳色彩描绘竹子时,这种大胆尝试往往会引起人们的极大诧异与不解。在这种文化背景下,若询问一位对水墨画情有独钟、对色彩运用不甚了解的观者竹子应有的颜色,他很可能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是黑色。这一回答虽显戏谑,却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色彩在绘画中应用的局限认知,以及水墨画风格对人们审美观念的深远影响。

诚然,尽管存在对色彩运用的偏见与节制,设色在中国画作品中仍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几乎半数的作品都融入了色彩元素。追溯至宋代以前,鲜明的设色已非罕见,如《马王堆一号墓帛画》便是其生动例证,展现了古代艺术家在色彩运用上的卓越才华。画论中丹青一词,便是对古代绘画中色彩运用的精炼概括,而运用矿物颜料的青绿设色法,更是在唐代风靡一时,其影响力跨越时空,即便在后世的山水画中,一旦采用此法,仍能让人瞬间联想到那个辉煌的时代,如《明皇幸蜀图》便是典型代表。

随着时间的推移,画面上的色彩运用逐渐由浓烈的青绿转向更为淡雅、散落的淡彩,这种变化不仅反映了艺术家审美趣味的转变,也体现了中国画色彩语言的丰富与多样。尽管中国画家普遍对设色持谨慎态度,但他们并不拘泥于成规,而是根据创作需要灵活应变,甚至有人尝试通过色彩来捕捉自然的真实面貌,而非仅仅展示设色技巧本身。

在这其中,清初的王原祁无疑是一位杰出的代表。他以其独特的色彩运用,赋予了扭曲构图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与情感深度,展现了色彩在强化画面表现力方面的无限可能。因此,要深入理解与阐述中国画中设色的特质及其写意性,就必须深入探究这一作画要素的独特性质,以及它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艺术家笔下的多样化呈现。

在国画领域,"设色"一词常与"绢本""纸本"等材质描述并提,作为作品基本信息的一部分。简而言之,设色即是在国画创作中运用色彩进行渲染与铺陈的过程,任何融入了彩色元素的画面均可视为设色之作。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水墨"技法,它强调以墨色的浓淡干湿来构建画面,色彩在其中扮演次要甚至缺席的角色,展现出一种以墨为主、色彩为辅或几乎无彩的艺术风貌。

中国画中的设色艺术,如同调色师手中的魔法,通过多变的技法展现画家的情感世界与艺术追求。其中,勾线填彩法,以墨线勾勒轮廓为基,再精心填充色彩,此法在工笔花鸟、青绿山水等题材中尤为常见,赋予画面细腻入微的质感。点彩直绘则是一种更为自由的表达方式,摒弃了先勾后填的传统,直接以色彩落笔,通过控制笔中水分与色彩的浓淡变化,创造出自然而生动的画面效果。叠色罩染技法,在底色之上再添新彩,两色交融,使得画面色彩既丰富又和谐,展现出深厚的艺术功底。渲染技法,则侧重于通过色彩的层层铺陈,增强画面的立体感和整体氛围,让观者仿佛置身于画中的世界。托色烘染作为辅助手段,常用于浅色或白色物体的边缘,以淡雅的墨色与色彩轻轻围绕,使主体更加突出,如云雾缭绕的天际、月光下的静谧景致等。

在色彩的运用上,中国画坚持笔墨为主,色彩为辅的原则,即色彩应服务于笔墨,而非与之争锋。无论采用何种设色技法,都需确保笔墨的主体地位不受影响,即便是色彩丰富的工笔作品,也应保持用笔的清晰与墨色的深度,使色彩与笔墨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一幅幅富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