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前沿
学术前沿 学术前沿

中国画迁想妙得

所属分类:学术前沿    发布时间: 2024-12-16    作者:西安简能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分享到:   
二维码分享

中国画的至高无上之境,被誉为气韵生动。要想攀上这一艺术巅峰,离不开迁想妙得的精髓。身为画家,真正的修炼并不局限于画布之上,而是深植于个人的精神世界与内心省察。唯有将个人的心灵感悟、内在思索与艺术想象,巧妙融入创作对象之中,并进一步深入体会、捕捉对象的本质文化韵味与精神特质,方能实现妙得之境。

艺术家为了塑造出真实感,需具备从现实世界中搜集并提炼素材及灵感的能力。他们不仅可以借助想象和虚构的技巧来调整原有事实,甚至敢于舍弃真实发生的事件,转而创造出理应存在的事实。这种在艺术创作中运用的概括或典型化手法,旨在超越现实生活,创造出更为高远且真实的艺术境界。这一过程,即为搜妙创真。而迁得妙想作为中国古画论中的精髓,同样体现了中国古典美学的这一深刻思想。

清 王翚 《仿关仝溪山晴霭图》

迁想妙得东晋画家顾恺之提出的作画构思活动,是中国画术语,触及艺术创作中主体表现和客观制约的辩证关系。它不仅是画家把握生活的一种艺术方式,还成为中国绘画的一个重要美学原则。

魏晋时期随着绘画逐渐有了美的自觉,顾恺之的迁想妙得理论应运而生,成为中国画坛的重要美学原则。

到了清代在扬州画坛,王素等艺术家继承了迁想妙得的思想,并在其基础上进行创新,使这一理论在清代绘画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近现代,20世纪中国近现代书画艺坛名家辈出,迁想妙得的理论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画家们通过迁想与情感上的共鸣,将主观情感赋予人、景、事、物,创作出具有深厚人文内涵和时代特色的作品。

迁想妙得作为中国绘画的重要美学原则,其历史传承悠久,影响深远。它不仅是画家艺术构思的基石,更是中国画坛不断创新的源泉。

迁想妙得由两个部分组成:迁想妙得迁想指的是画家在艺术构思过程中的想象活动,将主观情思迁入客观对象之中,取得艺术感受;妙得则是迁想的结果,通过艺术家的情感活动、审美观照,使客观之神融合为传神的、完美的艺术形象。

这一术语最早出现在顾恺之的《魏晋胜流画赞》中,他提到: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这表明迁想妙得强调画家在创作中不仅要描绘对象的形貌,更要表现其神韵和精神。

在实际应用中,迁想妙得要求画家在创作过程中深入体会和研究描绘对象的思想情感,通过精思熟虑和实践,正确把握客观对象的性质特征,经过分析、提炼,获得生动的艺术构想。例如,顾恺之在画裴楷像时,虽然形貌俱佳,但觉精神特点未完全表现出来,于是重新考虑,在裴楷颊上添上三毛,终于获得了两者俱胜的妙果。

宝图专业美术作品征稿荐稿基地是为了解决出版社用稿难和作者发表难的问题,联合多家优秀美术出版社合作,由简能文化传媒设立专门机构负责运营的专业美术征稿、荐稿机构。欢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