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

走进“人民必胜”美术展 与历史产生共鸣

所属分类:行业    发布时间: 2025-09-18    作者:西安简能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分享到:   
二维码分享
笔刀为枪,丹青铸魂。“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美术作品展”近日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展览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多种类型,作品时间跨度80多年,抒写了全体中华儿女同仇敌忾、众志成城,最终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史诗。
“我们提前几天就约好了来中国美术馆的票,‘人民必胜’这个展览是我们北京之行的重要一站。”9月10日上午不到9时,来自山东的退休职工邱岳和老伴就来排队了。“我们60后这一代人最幸福的事情,就是看着祖国蒸蒸日上,太骄傲了。”邱岳说。
展览以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为线索,分为序篇、国难当头、浴血奋战、伟大胜利、走向复兴5个篇章,全景式、多维度地再现了那段烽火连天、救亡图存的壮烈历史。不少观众在《保卫黄河之义勇军进行曲》油画前驻足,汹涌奔流的黄河,下方是满载着八路军战士的木船,战士们引吭高歌,情绪激昂。大地呜咽、黄河在奔腾在咆哮,浴血胜利的凯歌回响在画作之中。
《太行铁壁》则将写实造型手法与传统的水墨写意以及立体派式的现代构成有机结合,人与山融为一体,浓墨重彩中有节奏韵律。志愿者讲解员徐老师特地提到国画大师叶浅予先生对这幅画的评价:“我很喜欢《太行铁壁》那幅画,一幅大构图,塑造了一群八路军战士的形象,其中包括几位指挥保卫太行的革命领袖。他们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又像是太行山上一块块坚硬的岩石;他们是保卫太行山的铜墙铁壁,又像雕刻在太行岩壁上的一个个山神。”这种巧妙的处理方法,通过形象的画面,把观众引入当年抗日战争烽火的历史情境中去。
不少父母带着孩子前来观展,在《红星照耀中国》巨幅画像前拍照打卡,为孩子介绍画作诞生的背景和画中的伟人。画作中的人物多达124位,其中102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他们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宛若灿烂星河中的一颗颗红星,照耀了陕北,照耀了中国,也照耀了世界。画面严谨肃穆又不乏生动,一群穿着红星衫的儿童欢快起舞,活跃了画面的气氛,增强了画面的故事感。
展览中还有独具创意的新媒体代表作品《黄河大合唱》,这是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的师生以巨幅三联组画《黄河大合唱——流亡·奋起·抗争》为创作根基,采用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创作模式与手势互动交互方式,构建起可沉浸式进入的数字艺术空间。观众通过移动终端或场馆AR设备,就能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红色文化体验,在动态交互中直观感受《黄河大合唱》蕴含的革命精神与历史情怀。
本次展览,跨界联动,攻克技术与艺术融合的难题成为佳话。记者了解到,中国美术馆提供艺术指导与高精度数字扫描支持,确保作品对经典画作的还原度;中国交响乐团深度参与音乐动态设计,让旋律与视觉表现高度契合。有观众说:“这种互动参与,可以深化我们对红色经典的理解与共鸣。”“当我做出指挥动作的时候,画面‘活’起来了,好像和当年的冼星海老师有了情感共鸣。”

中国美术馆的主体大楼前,一座红色标志性雕塑也成为观众的打卡地。数字“80”作为雕塑主体稳稳矗立,“1945-2025”“人民必胜”等字样镶嵌其上,醒目庄严。大厅左右两侧各有一块巨幅立牌,一边是“1945”,一边是“2025”,历史和当下在此交汇。记者看到有观众在留言本上写下:致敬先烈!铭记历史!

来源:中国旅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