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前沿
学术前沿 学术前沿

我们为什么要画画

所属分类:学术前沿    发布时间: 2024-04-16    作者:西安简能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分享到:   
二维码分享

“为何绘画?”这个问题可能在一些人看来显得有些空洞,但对于绘画者来说,它却是每一个笔触背后所蕴含的深意。我们画画,或许是为了捕捉那一瞬间的灵感,或许是为了表达内心的情感,也或许是为了寻找与世界沟通的独特方式。每一个画家都有自己的答案,而这些答案都融入了他们的每一幅作品中。绘画,对于我们来说,或许是一种情感的宣泄,一种对世界的理解方式,又或许,它是我们内心深处最真挚的独白。


绘画,作为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欲望,贯穿了我们的认知历程。从古至今,无论年龄大小,我们都在不断地模仿、理解世界。在潜意识中,我们拥有绘画的冲动,渴望将所见之物尽可能地还原和表达。就像远古人类模仿猛兽的舞蹈、效仿自然的声音创作音乐一样,绘画也是我们与世界对话的一种方式。在远古时期,岩画的大量出现,正是人们通过绘画记录生活、狩猎、祭祀、战争等场景的体现,这也推动了绘画艺术的成熟和发展。这种能力是与生俱来的,与文明的发展无关,每个人都有潜在的绘画天赋,但由于后天的环境和各种因素的影响,许多人的绘画天赋可能无法得到充分的发展。

绘画,是人类情感宣泄的一种独特方式,它让我们得以将内心的喜怒哀乐转化为可视的艺术作品。当我们遭遇强烈的情绪体验时,绘画成为了一种表达内心世界的途径,无论是手舞足蹈还是捶胸顿足,都是身体语言的宣泄方式。与此类似,绘画则是一种心灵的呐喊,它超越了语言和技法的限制,直接触及我们的情感核心。例如,远古时代的猎人捕获一头野牛后,他们用绘画来记录这一喜悦的时刻,以此宣泄内心的激动。在中国明代,徐渭的绘画风格洒脱而奔放,他的水墨画作品充满了情感的宣泄,展现了他内心的豪情壮志和无奈之情。同样地,挪威画家蒙克的作品《呐喊》以其震撼人心的视觉效果,展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恐惧、焦虑和孤独感,彰显了绘画作为情感宣泄手段的强大力量。

绘画,被视为一种独立的语言形式,与舞蹈、摄影、影视等艺术形式并驾齐驱。当人类的情感和意识形态发展到一定阶段,单纯的声音语言已无法满足内心表达的需求,于是表情、肢体以及艺术语言应运而生。在绘画中,愉悦的情感可能通过优美的曲线来呈现,而愤怒时则可能选择多锐角的折线。这些最原始的本能绘制方式,直接反映了人的内心感受。梵高的《向日葵》、莫奈的《印象日出》和《睡莲》等作品,都是画家们用绘画语言诠释内心世界的例证。明末清初的画家八大山人,更是通过绘画安置自己的孤寂灵魂。他的作品中,一只鸟、一棵树、一朵花,甚至不着一笔,仅以印章点缀,都传递出深邃的意味。他以极简的笔触和静穆的氛围,表达内心的高洁与人生的坎坷。

绘画,在促进人类艺术审美进步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作为一种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底蕴的艺术形式,绘画不仅为其他视觉艺术领域提供了灵感和基础,还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艺术审美的发展。南齐谢赫的六法论以及西方绘画中关于色、光、影、质感、量感、空间感等绘画理论体系,都是对绘画艺术的深入研究和总结。这些理论不仅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绘画作品,还为设计行业中的各个分支以及影视作品创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因此,绘画的审美水平对于决定艺术作品的整体格调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可以说,绘画是人类艺术审美启蒙的重要载体之一。

绘画作品并非仅仅是空间艺术的产物,它更是艺术家本人灵魂的具象化载体。艺术家与其作品之间存在着一种深刻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超越了单纯的物质层面,形成了一个以艺术家本人为核心,融合了时间和空间的艺术整体。在这个整体中,绘画作品只是艺术家灵魂在时间流转中的空间呈现,它凝聚了艺术家的思想、情感、经历和创造力。因此,绘画不仅仅是艺术形式的展现,更是艺术精神的延续和传承。

 

宝图专业美术作品征稿荐稿基地是为了解决出版社用稿难和作者发表难的问题,联合多家优秀美术出版社合作,由简能文化传媒设立专门机构负责运营的专业美术征稿、荐稿机构。欢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