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前沿
学术前沿 学术前沿

国画之基---钩勒

所属分类:学术前沿    发布时间: 2024-07-10    作者:西安简能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分享到:   
二维码分享

国画中的钩勒法,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它强调线条的灵动与力度,使得画面充满了动感和力量。画家运用精细的笔触,巧妙地将物体的轮廓与骨架勾勒出来,展现出物体的形态美与神韵。这种技法的灵魂在于对线条的精准掌控,以及对物体形态和神韵的深入领悟。在国画艺术中,钩勒法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是许多艺术家梦寐以求的艺术境界。

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

在中国画的技法中,钩勒是一种独特而精细的表现手法。其名称中的源于笔法的不同运用,前者指顺着物体轮廓的笔法,后者则指逆着轮廓的笔法。此外,根据笔法的单复,有时指单笔勾勒,则指复笔描绘,尤其在山水画中,复笔的运用更为常见。然而,在更广泛的定义中,双钩技法指的是用线条不分顺逆、单复地描绘物象轮廓。完成钩勒后,通常会进行填色,这一技法与没骨点簇等技法在风格上形成对比,常用于展现花鸟画的精细与工细。清代原济在其画作题跋中提到,钩勒技法在运笔上与篆隶书法有相似之处,这进一步体现了其深厚的艺术底蕴和技法要求。

在绘画中,对钩勒的要求强调的是笔力的运用。清代原济在其《大涤子题画诗跋》中曾提到:在领悟到画理之后,运用心神进行草稿的勾画,其中的钩勒手法与篆隶书法相似。元代的夏文彦在《图绘宝鉴》卷五中赞誉张逊:他擅长画竹,运用钩勒法,技艺精妙绝伦,在当代无人能及。清代梁章鉅的《归田琐记·小将军画卷》描述画卷中的景色如烟霞缥缈,钩勒技法精细严谨,完全体现了武卫家的绘画风格。而朱自清在《罗马》一文中,赞叹道:他的画作中气韵流畅,形体的钩勒也显得自然而灵巧。

在书法领域,钩勒还指代双钩法,即用细线条勾摹字体,以便于复制保存或雕刻碑版。清代钱泳在《履园丛话·碑帖·家刻》中记载:仁宗皇帝曾下旨命吏部右侍郎刘鐶之刻制其叔父文清公文墉的书法作品,当时我在京师负责这些作品的钩勒工作。

此外,钩勒在文字创造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田北湖在《论文章源流》中提到:从锥凿的一点开始,雕刻一画,进而引申为纵横交错的线条,通过钩勒的方式使线条弯曲或平直,以此模拟动植物等物体,形成象形文字。

在文学编辑工作中,钩勒则指的是用硃笔在文章的关键处做标记,如起承转合之处,以便于分段和标注。清代王士禛在《分甘馀话》卷上写道:我所见过的叶文庄与中盛的遗集写册,都是他们亲手点窜并钩勒的。

陆以湉在《冷庐杂识》中提及的徐文长胡穉威的故事,揭示了当时一位翰林在阅卷时的尴尬:他在应京兆试时担任分校之职,然而却对文字的理解力不从心,连基本的句读都无法辨识,甚至在进行文章的钩勒时也出现了差错。

而清平步青在《霞外攟屑》中,则对书籍中的圈点、钩勒现象进行了追溯:这种对文字进行标注的手法,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中叶,那时为了挑选和出版时文,人们开始采用这种陋习。

类似地,在文学创作中,我们也会运用类似的手法来描绘或刻画某一事物。例如,闻一多在《冬夜评论》中便提到:由于词句的简练,我们不得不采用一种大致的描绘方式,来勾勒某一意思的轮廓。

钩勒作为一种绘画技法,主要是指通过线条的细致描绘来勾勒出物象的轮廓。这种技法通常依赖于左右或上下两笔的巧妙结合,形成精确的线条双钩,广泛应用于工笔花鸟画等领域。同时,在古代书法复制中,钩勒也有着特殊的应用,即沿着书法作品的笔迹两边,用细劲的墨线勾勒出轮廓,实现书法的精准复制。

当进一步谈及双钩技法时,它不仅是一种线条描绘方式,还是书法复制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沿着书法作品的笔迹两边用墨线勾勒出轮廓,形成与原作相似的双钩效果。而在双钩的基础上,如果再进行墨色的填充,便形成了双钩廓填,这一方法使得书法的复制更加精细和逼真。

勾勒作为山水画中的精髓笔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要真正掌握这一技巧,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学习和不断实践。只有通过反复地练习和领悟,我们才能更加精准地描绘出山水的轮廓和细节,从而更好地展现出山水之美及其所蕴含的神韵。


宝图专业美术作品征稿荐稿基地是为了解决出版社用稿难和作者发表难的问题,联合多家优秀美术出版社合作,由简能文化传媒设立专门机构负责运营的专业美术征稿、荐稿机构。欢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