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杜滋龄先生是当代中国画坛的杰出代表,身兼人物画家、美术教育家、出版家及中国画学会副会长等多重身份,1941年出生于天津。其艺术创作以独特的艺术语言著称,作品从具象写实渐趋写意表现,形神兼备;画风融合南北精髓,于质朴中见灵动;笔墨运用从平实走向多变,终至浑厚华滋之境。自幼酷爱绘画的杜滋龄,凭借自学入门,后得众多名家悉心指导,加之数十年如一日的勤勉钻研,终成一代大家。
杜滋龄《晨曲》
他始终秉持深入生活、服务时代的创作理念,致力于展现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风貌,积极参与各类文化艺术活动,留下众多脍炙人口的艺术佳作,成为时代精神与物质文化的宝贵财富。杜滋龄天资卓越,性格内敛,其艺术之路始于少年时期受父亲书法熏陶,立志成为画家,后在中小学教师的引导下,系统学习素描、绘画、写生及版画创作。17岁进入出版社学员班,从事水印木刻与编辑工作,期间有幸结识艺术名家,观摩原作,自学水墨人物画,并积极参与天津美协的创作活动,得遇叶浅予等大师指点,为其艺术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连环画《李双双》的创作与获奖,不仅极大地增强了他的艺术自信,更为其后续独幅画《爱》《书记下食堂》《南方来信》等作品的创作积累了宝贵经验。随后,《朝阳沟》《学雷锋做好事》《万水千山》等作品的相继问世,加之数十年如一日的速写训练,使他在人物画创作上游刃有余,人物形象与神态刻画入木三分。
杜滋龄为人敦厚谦和,虽历经家庭变故与艺术道路的坎坷,却因此更加洞察世事,深谙人间冷暖,这些经历深刻影响了他的艺术观与创作方向,坚定了他为人民、为生活而创作的信念。1979年,他以同等学力考入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班,师从李震坚先生,这一机遇对于像他这样缺乏系统专业训练却创作力旺盛的艺术家而言,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在浙美,他不仅弥补了人物塑造与人体解剖结构的不足,更深入研究了中国画笔墨语言,特别是浙派艺术的精髓,实现了艺术上的重大突破。
李震坚先生以其精准的造型与深厚的线、色、笔墨功底,为杜滋龄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研究生期间,他白天进行大量的课堂写生与技法训练,晚上则临摹历代经典,这种高强度的学习让他迅速掌握了浙派笔墨的多种技法与抽象表现的丰富意蕴,实现了北方山水画技法与南方花鸟画技法的融合与创新。
1981年学成归来的杜滋龄,在出版社担任重要职务,这不仅拓宽了他的学术视野,使他能够及时把握国内外中国画界的最新动态,也开启了他人物画创作的鼎盛时期,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水墨写意人物画风格。泽库写生归来后,他创作了一系列反映高原风情的作品,如《青藏高原老人》《草原青年》等,出版画集与写生作品选,插图《盐丁儿》、连环画《铁木前传》均获奖项。出访巴基斯坦后,他又创作了一系列异国风情作品,如《边陲夜雨》《风雪行》等,广受好评。
杜滋龄的作品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速写或近似速写的水墨形式,展现自然情态下的人物生活;二是具有明确主题内容的独幅画或系列作品;三是介于习作与创作之间的肖像类、人物画作品,以及大量的水墨速写与山水写生习作。这些作品或注重形象摹写,或强调主题思想与艺术表现的完整性,或追求笔墨技巧的多样表现,共同体现了杜滋龄数十年艺术修为所达到的高超境界与深厚的人文关怀精神。
宝图专业美术作品征稿荐稿基地是为了解决出版社用稿难和作者发表难的问题,联合多家优秀美术出版社合作,由简能文化传媒设立专门机构负责运营的专业美术征稿、荐稿机构。欢迎咨询!